外匯常識-外匯原理

外匯常識-外匯原理

借助基本原理及技術分析,及特定貨幣抗衡美元或其他主要貨幣的特性,透過買賣外匯賺取豐厚利潤。最常被用來交易的貨幣即為主要貨幣,它是指那些政局穩定,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的貨幣。經常與美元交易的貨幣,包括,日圓、英磅、瑞士法郎及最新的歐洲貨幣-歐元,這些皆為最具流通性的貨幣,它不像某些弱勢貨幣,幣值備受控制並缺乏流通性,有些國家因政局不穩定或經濟混亂,而利用擴張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或使貨幣貶值進而增加出口,但這相對也造成了高度的通貨膨脹及其幣值的疲軟。

投資者可籍由匯率的變動而獲利,即經由特定貨幣抗衡其他貨幣匯率的漲跌而買入(預期可獲利)或賣出(預期會有損失產生)。* 所謂持有買單倉位,是買入貨幣並與其未來價格會上漲,再以高價賣出;相反地,持有賣單倉位,是賣出貨幣並預期未來價格會下跌,再以低價買進。因經濟或政策因素等等已發生的事件而買賣貨幣,是反映現狀;反之,因預期之事件而買賣貨幣則是投機。多數的匯率變化,亦產生於市場參與者對價格的預期。一般而言,兩國貨幣的匯率是反映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狀況。

(繼續閱讀...)

外匯常識-外匯市場

外匯常識-外匯市場

以前,一般人對外匯市場的了解僅是一個外幣的概念,然而歷經幾個時期的演進,它已較能為一般人了解,而且已應用外匯交易為理財工具。


不論是否了解外匯市場,每個人已身為其中的一份子,簡而言之,口袋中的錢已使你成為貨幣的投資人。如果你居住於美國,各項貸款、股票債券及其他投資都是以美元為單位,換言之,除非你是少數擁有外幣帳戶或是買入了外幣股票的多種貨幣投資人,否則就是美元的投資者。

以持有美元而言,基本上你已選擇了不持有其他國家的貨幣,因為你所買入的股票、債券及其他投資或是銀行帳戶中的存款皆以美元為單位。由於美元的升值或貶值,都可能影響你的資產價值,進而影響到總體財務狀況。所以,已有許多精明的投資人善用了外匯匯率的多變的特性,進行外匯交易而從中獲利。

外匯市場從創始至今已歷經數次的改變。以前,美國及其盟國皆以Bretton Wood Agreement為準則,即一國貨幣匯率釘住於其黃金準備的多寡,然而在1971年的夏天,尼克森總統暫停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後,而產生了匯率浮動制度。現在一國貨幣的匯率取決於其供給與需求及其相對價值。障礙的減少及機會的增加,如共產主義的瓦解、亞洲及拉丁美洲的戲劇性經濟成長,已為外匯投資人帶來新的契機。

(繼續閱讀...)